(按职称/姓氏拼音排序) 注:★为硕导;★★为硕导、博导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
姓名 | 职称/职务 | 主要研究方向 |
教授 ★ | 固废资源化及污染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价 | |
教授 ★★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沙环境与污染治理技术、环境风洞模拟技术、环境工程CFD模拟技术 | |
教授 ★★ |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与规划;产业生态;绿色产品评估;全生命周期评价 | |
教授 ★★ | 供水管网水质研究、烟气检测及处理、危险废弃物处置以及水处理(湖水和工业废水处理) | |
教授 ★★ | ||
教授 ★ | 水污染检测分析及其治理、环境化学、环境催化材料 | |
教授 ★★ | 环境功能材料研制、微污染源水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治理及综合利用 | |
教授 ★★ | 废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技术、水环境工程、室内外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 |
副教授 ★ | 水和废水处理、特别是吸附和高级氧化去除水中的微污染物质 | |
副教授 ★ | 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固体废弃物治理研究 | |
副教授 ★ | 计算流体力学、室内空气质量、热舒适和室内环境、建材VOC散发和吸附、光催化降解VOC的模拟及反应器的设计、生物降解VOC的模拟及反应器的设计、燃料电池的模拟 | |
副教授 ★ |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和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 | |
副教授 ★ |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水源水体水质修复、微量有机物的高级氧化去除 | |
副教授 ★ | 水污染控制 | |
副教授 ★ | 水污染控制技术、雨水资源化利用、环境工程 | |
副教授 ★ | 从事环境友好型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环境和医学应用研究 | |
副教授 ★ | 工业水污染控制、石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高级氧化处理、生物降解过程以及氨氮的深度去除 | |
副教授 ★ | 水体中PPCPs类物质的去除、消毒副产物的控制 | |
副教授 ★ |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及迁移转化、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底泥资源化利用 | |
副教授 ★ | 环境磁学、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研究、土壤污染 | |
副教授 ★ | 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功能材料研制(吸附、催化方向) | |
副教授 ★ | 餐厨垃圾及其他有机质的厌氧消化技术、固废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环境微生物相关研究 | |
副教授 ★ | 活性炭改性去除水中微污染物质、环境吸附材料的研制以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 |
高级工程师 | 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工程 | |
副教授 ★ | 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理论与技术、建筑给排水理论及应用 | |
副教授 ★ | 土壤多界面过程及环境行为、生物质固碳技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 |
副教授 ★ | 水污染控制、资源化利用 | |
副教授 ★ | 水污染治理技术与理论、膜技术及应用、污水资源化与生态安全 | |
副教授 ★★ | VOCs污染控制、环境材料与环境催化 | |
副教授 ★ | 膜分离处理污水及污泥资源化 | |
高级实验师 ★ | 环境功能材料及环境测试技术 | |
副教授(院聘)★ | 水体生态环境修复和废弃物资源化 | |
副教授(院聘)★ | 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煤燃烧中灰渣的结焦沾污机理、多相流及燃烧CFD数值模拟、富氧燃烧及CO2捕集技术 | |
讲师 ★ | 大气污染物控制、清洁能源利用 | |
讲师 ★ | 城市大气环境、CFD与建筑环境设计、环境风洞技术、室内空气品质 | |
讲师 ★ | 大气环境化学、燃烧源排放测量、污染物排放表征及转化机制 | |
讲师 ★ | 大气污染化学、污染物的输送与界面转化机制 | |
讲师 ★ | 大规模气流床气化技术、CO2高效减排技术、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 |
讲师 |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与装备,化工过程减污降碳协同,流场测试技术 | |
讲师 ★ | 大气污染控制、环境功能材料开发 | |
讲师 ★ | 碳减排、能量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 |
讲师 ★ | 环境风洞技术;计算流体力学 | |
讲师 | 环境流体与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 | |
讲师 ★ | 生物电化学、电化学高级氧化、污泥处置与资源化 | |
讲师 ★ | 环境催化、固废减量稳定资源化、功能化纤维材料 | |
讲师 ★ | 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 |
实验师 | 环境污染物检测与分析 | |
实验师 | 环境功能材料 | |
李亚如 | 助理实验师 | 水污染控制 |
土木工程系 | ||
姓名 | 职称/职务 | 主要研究方向 |
教授 ★★ | 结构与岩土工程计算理论 | |
教授 ★★ | 结构工程仿真既有结构评价与修复 | |
教授 ★ | 主要从事桩基础及地下工程施工环境效应研究 | |
教授 ★ | 结构工程计算与仿真 | |
教授 ★★ | 桥梁与隧道工程、深大基坑开挖与围护、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及地下建筑工程、桥隧施工风险评估及控制 | |
教授 ★ | 人行桥结构的非线性振动、复杂网络振子系统的同步、非线性时滞动力系统分岔 | |
沪江学者 ★ | 沥青路面结构与路面材料研究、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研究 | |
副教授 ★ | 新型水泥基材料、固废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 |
副教授 ★ | 复杂建筑结构动力灾变模拟、混凝土多场耦合理论研究 | |
副教授 ★ | 软土地基特性研究 | |
副教授 ★ | 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结构灾后评定与加固、结构检测与振动控制 | |
副教授 ★ | 地下工程沉降预测与分析 | |
副教授 ★ | 桩基动力分析 | |
副教授 ★ | 特殊土地基处理加固技术、土的动力特性、环境岩土工程 | |
副教授 ★ | 再生混凝土结构、再生混凝土材料、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 | |
高级工程师 ★ | 钢结构、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结构 | |
副教授 ★ | 结构工程动静力分析 | |
副教授 ★ |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混凝土冻融变形与结构耐久性的预测模型等)、高性能混凝土结构与智能结构 | |
副教授 ★ | 桥梁抗震、桥梁全寿命分析、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寿命预测(氯盐侵蚀) | |
副教授(院聘)★ | 高性能混凝土、复杂结构施工分析与控制、参数化建模、空间结构 | |
讲师 ★ | 固体废弃物在建筑材料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应用 | |
讲师 ★ | 桩基础、基坑工程、建筑信息化 | |
讲师 | 膜结构的计算方法、分析理论 | |
讲师 ★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设计、城市再生 | |
讲师 | 结构数值分析 | |
讲师 ★ | 边坡稳定性分析、多场耦合分析、隧道工程稳定性分析 | |
讲师 ★ | 建筑固废资源化、再生混凝土、智能混凝土及混凝土电学 | |
讲师 | 钢结构抗火、组合结构抗火 | |
讲师 | 建筑学、医疗建筑、城市设计 | |
讲师 ★ | 土体大位移剪切特性、高速远程滑坡运动机理、自密实土体材料、环境岩石力学、高温混凝土力学 | |
讲师 | 土力学试验 | |
讲师 ★ | 深度学习、数据同化、地下空间环境过程模拟 | |
讲师 | 钢结构、结构抗火 | |
讲师 ★ | 高强度冷成型钢构件的屈曲、后屈曲及稳定性分析 | |
讲师 | 波流-海床-结构物的相互作用机制;海洋动力环境下结构的致灾机制与安全调控方法;水流、渗流的可视化分析技术 | |
讲师 | 结构健康监测,减隔震结构 | |
实验师 | 结构工程试验 | |
曹超 | 实验师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 | ||
姓名 | 职称/职务 | 主要研究方向 |
教授 ★ |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与优化运行 | |
教授 ★★ | 建筑热环境理论分析与建筑节能研究 | |
研究员 ★ | 建筑环境与设备自动控制技术 | |
教授 ★ | 太阳能供热与空调研究、建筑能耗分析与节能改造技术 | |
沪江学者 ★ | 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研究、制冷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 |
沪江学者 ★ | 大空间建筑室内环境及空调设计研究 | |
副教授 ★ | 建筑及空调系统仿真、建筑节能 | |
副教授 ★ | 直膨式空调系统运行特性、建筑室内环境与温湿度智能控制;空气洁净技术 | |
副教授 ★ | 研究领域涉及相变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新型节能幕墙、公共建筑自然通风 | |
副教授 ★ | 空气源热泵除霜过程、建筑设备传热传质过程 | |
副教授 ★ | 室内环境与儿童健康、人体舒适与工作效率、室内环境品质改善 | |
副教授 ★ | 建筑环境模拟、气流组织优化、绿色可持续建筑 | |
讲师 ★ | 建筑物室内外微气候热环境特性研究、建筑设备集成系统运行控制及节能研究 | |
讲师 ★ | 室内空气品质、建筑通风、城市污染物扩散 | |
讲师 ★ | 公共空间通风策略、建筑节能技术 | |
讲师 | 建筑环境及室内空气品质与健康、生物气溶胶传播、流体传热传质及数值模拟 | |
讲师 ★ | 室内空气品质、室内污染物去除、建筑节能 | |
讲师 |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净化空调技术 | |
讲师 |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室内环境与人体健康 | |
实验师 | 空气洁净技术、大空间建筑布袋送风系统研究 | |
实验师 ★ | 建筑设备自动控制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