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三维模型为基础,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各种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为满足BIM技术发展和推广的需求,在高校开展BIM技术人才势在必行。与此同时,上理工百年优秀历史建筑存在部分楼宇图纸缺失、纸质版图纸模糊不清等现状,项目立项、勘察、规划设计、建造施工、竣工验收到最后的运营交付阶段都包含着大量的工程信息,而目前大量的资料大都为孤立的电子图纸、文档、表格甚至纸质形式,工程资料难以综合汇聚、可靠流转并传续,再加上资料载体的局限性,为校园建筑后续运维管理带来巨大的困扰。本项目依托校企合作培养BIM技术人才,开设建筑行业前沿《BIM技术基础》课程,充分解决学生在BIM学习方面的诉求,降低学生在社会机构学习BIM的费用,提升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
每年将最新BIM 知识更新融入课程教学,针对土木工程施工复杂性,校企联合开发土木工程施工工艺三维模型视频,包括复杂盾构施工工艺、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的可视化等,并在课程中授课讲解,这一举措大大增强学生对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领悟能力,深受学生喜爱。将企业先进的BIM技术全面融入课程教学实践,构建了突显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功能的课程教学体系。
在培养成果方面,校企联合开展基于BIM的上理工百年优秀历史建筑智慧校园建设,培养学生爱校荣校以及荣誉感,春风化雨中,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荣誉观念与使命意识悄然生长,学校网站做了题为“环建学院:将课程思政“音符”融入课堂”的专题报道。项目成果汇报如下:
(1)培养学生BIM建模知识及应用技术,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丰富学校历史珍藏,弘扬爱校荣校精神,开展基于BIM的上理工百年优秀历史建筑智慧校园建设(图1-5),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学校楼宇的三维可视化数字建筑信息模型建设,所有数字化模型无偿捐赠给学校档案馆(图6-7),培养学生爱校荣校以及荣誉感(注:已完成部分楼宇并无偿捐赠学校档案馆,为学校创造了近百万元的经济效益)。做到“校园可漫步、文化可触摸、建筑可阅读、楼宇可视化”。
(2)校企合作开展基于GIS的智慧校园建设,结合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将完成的楼宇BIM模型统一加载到GIS模型,为后续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基础模型(图8)。
(3)校企合作进一步将QR二维码技术和BIM技术相结合,研发一套基于智慧校园建筑虚拟漫游技术(方案),实现访客仅需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在手机上进行高品质的虚拟建筑漫游的功能(注:图9所示,目前技术路径已经打通,已完成3栋优秀历史建筑的二维码虚拟室内外漫,计划3年时间完成上理工所有优秀历史建筑二维码虚拟漫游。)。
(4)组织带领学生将培养成果参加BIM建模比赛,指导学生参加上海市青年BIM应用技能大赛,作品《上海理工大学智慧校园管理研究》荣获一等奖(图10)。依托成果成功获批2019年第一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上海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校外实践基地项目《校企合作BIM技术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以及上海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校企合作培养BIM技术人才实践》等项目。
(5)项目负责人作为中组部、上海市委组织部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赴喀什大学参与对口援疆工作(图11),将成果形成可示范、可复制的做法,在喀什大学进行推广,培养南疆BIM技术人才,为南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喀什大学合作申报《基于BIM技术的南疆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提升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助力脱贫攻坚,为南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喀什大学土木学科建设成为立足南疆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做出上海高校援疆新贡献。
图1基于BIM技术的上理工先进制造大楼三维可视化建筑信息模型
图2基于BIM技术的上理工大礼堂三维可视化建筑信息模型
图3基于BIM技术的上理工德国文化交流中心三维可视化建筑信息模型
图4基于BIM技术的上理工机械工程实验中心三维可视化建筑信息模型
图5基于BIM技术的上理工一公寓三维可视化建筑信息模型
图6捐赠校园建筑三维数字信息模型
图8 基于GIS模型的上理工校园
图9二维码扫描实现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室内外漫游
注:可打开微信扫一扫,通过二维码扫描实现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室内外漫游(进入后点击“点击此处,德国中心室外漫游”,可实现室外可视化漫游)
图12举办2020年校企合作BIM技术人次实践基地研讨
图13 校企合作举办2020年第三届上海理工大学BIM建模比赛
图14 大礼堂室内外漫游二维码
图15美国中心室内外漫游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