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召开本科生师生座谈会。会议由系副主任徐苏云老师主持,辅导员殷洁如、王翀老师及各年级班主任、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代表共同参与。师生围绕学习规划、专业发展、升学就业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旨在为学生成长提供精准指导,助力职业发展路径的规划。
学生分享:多元路径下的机遇与挑战
会上,学生代表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在学业规划、科研实践、考研准备及职业选择中的困惑与经验。高年级学生聚焦留学申请、保研策略与就业方向,低年级学生则关注课程衔接、竞赛参与和跨学科学习挑战。多数学生认为,参与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积累竞赛经历是提升保研或留学竞争力的关键,但也坦言面临课程难度、绩点压力、考研科目准备等现实问题。
针对留学与升学,学生们特别提到专业老师在推荐信撰写、导师联络及学术指导中的重要作用。而在就业领域,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普遍关注行业需求与跨领域发展的可能性,部分学生提出对“对口岗位有限”的担忧,但也认可通过实习与技能拓展开拓职业机会的潜力。
老师建议:夯实基础,前瞻规划
与会老师结合学生困惑,从多个维度提出针对性建议:学业规划方面强调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在考研和科研中的核心地位,鼓励学生尽早明确目标,合理分配学习精力;科研与竞赛方面建议学生主动联系导师,利用校内实验室资源和科研项目提升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科交叉领域的前沿动态;职业发展方面提醒学生保持职业规划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关注环保行业在碳中和、绿色技术等新兴领域的机遇,并可通过跨专业考研或辅修拓宽选择空间;最后提醒学生大学四年是“试错黄金期”,鼓励学生通过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积累经验,逐步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与评价体系。
聚焦环境学科:动态适应与传承赋能
讨论中,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成为焦点。老师们指出,当前环保产业正经历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的双重变革,学生需在夯实数理基础的同时,主动了解行业趋势,培养跨学科视野。针对“考研热”现象,与会老师建议理性选择研究方向,注重导师团队与个人兴趣的匹配度,以提升深造质量。
徐苏云老师在总结中特别强调年级间经验传承的重要性。通过建立交流机制,高年级学生可将保研策略、论文写作技巧、实习资源等实用信息传递给低年级同学,形成良性互助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