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建学院2025年第一期“沪江未来城市建设文苑”科研特邀报告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4-29浏览次数:10

为了给专业教师和研究生打造一个与优秀教授面对面的交流平台,4月23日,环建学院“沪江未来城市建设文苑”开启了2025年第一期科研报告,邀请了国家级青年人才深圳大学徐涛教授,为在校研究生进行了题为“富水砂层泥水盾构隧道开挖面泥浆入渗与地层响应”的报告,并与学院师生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该活动由土木系系主任张治国教授主持,学院三十名左右师生共同参与,历时近两个小时。

徐涛教授现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十年来一直专注于城市隧道与地下工程安全、绿色、智能施工的关键技术难点,先后在德国科学基金会(DFG)、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FDCT)和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等的资助下,从事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盾构施工地层变形和压力演变、渣土改良和废浆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共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7篇,涵盖岩土工程和隧道工程领域权威期刊 ,如Géotechnique (5篇)、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4篇)、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1篇)。Google Scholar H 指数14,被引次数5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1篇。担任国际岩土期刊Biogeotechnics的青年编委,国际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知名期刊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TUST)和Underground Space专刊的客座主编,2024年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第11届 Geotechnical Aspects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in Soft Ground国际会议联席主席。

徐涛教授报告中谈到,随着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向富水砂层、高风险地层不断拓展,盾构隧道施工面临地层渗透性强、入渗快、支护难等多重挑战。复杂的地质条件及施工扰动易诱发开挖面失稳、地层沉降和结构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施工安全与效率。本报告聚焦泥水平衡与土压平衡盾构两种工艺,从泥浆成膜与渣土改良机制入手,结合入渗试验、孔压响应监测等手段,系统揭示盾构掘进引发的地层响应规律,构建施工过程压力相互作用下的稳定性预测模型。

在徐教授报告结束后,在场老师和同学们就目前研究方向以及课题中遇到的困难和徐教授进行了交谈,徐教授根据已有的经验以及正在做的课题所遇到的类似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为研究生们的未来研究发展方向给出了宝贵的建议,强调了盾构隧道掘进诱发地层失稳灾变机理在隧道行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干货满满,并在交流互动中获益匪浅。此外,在场师生与徐教授进行了土木工程学科建设研讨,通过本次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建设路径。 

现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