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学校第九次党代会会议精神,3月27日下午,环建学院“碳”路者组织员工作室开展题为“党建引领,数字赋能,着力加强卓越工程师培育工程”的支部书记沙龙。本次沙龙特邀请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郑继红教授作题为《液晶光学成像与全息显示技术在AR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专题报告,学院分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副院长王丽慧教授莅临指导,学院党委委员、支部书记、系副主任及辅导员参加沙龙,沙龙由环境教工党支部书记黄蓓佳主持。
郑继红教授作专题报告
郑继红教授以“超越现实——元宇宙”为起点,以“增强现实的未来显示技术和全息光波导的机遇与挑战”为脉络,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液晶全息技术在AR领域中的应用,同时结合学校第九次党代会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推动AI赋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任务,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目标任务的探索路径。除了理论学习,郑继红教授还对AR眼镜和VR眼镜使用方法进行了介绍,并请与会人员使用体验,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沉浸式、参与式、交互式的培训体验,使与会人员更加深切的感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变革。
在主题发言环节,王丽慧教授指出,学科建设是学院发展的核心引擎,而数字赋能正是这一引擎的加速器。学院亟需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来促进发展。一是通过强化数字技术底层支撑和师资队伍数字化转型来重构学科内涵;二是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教学革新、科研攻关聚;三是通过国际合作平台数字化、人才培养国际化来拓展学院国际视野。土木学术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杜清表示,学校第九次党代会将“推动AI赋能卓越工程师培养”写入未来五年重点任务,这既是对未来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希望,也是对当前支部工作重点的要求,支部也将持续深化党组织育人内涵,根植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理想信念,以党建引领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
在交流发言环节,土木教工党支部书记李秀君表示,数字赋能作为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新引擎,也为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明确了新方向。作为校“双带头人工作室”负责人,发挥党建引领、通过数字赋能、凝心聚力开展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不断创新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数字化实践平台、打造数字化师资队伍和完善数字化评价体系为路径,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随后,环境系副主任徐苏云表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培养支撑,环境系也将持续加强“环境智能感知”微专业建设,不断通过将环境科学与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以“项目驱动+跨学科实践”为实施路径,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高质量发展。建环系副主任孙婵娟表示,面对当前数字化建设所带来的挑战,探索教育与科技融合,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革新发展的机遇。建环系将着力构建“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国内协同-国际拓展-系统联动”的开放式办学体系,通过科技赋能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创新路径。
本次沙龙讨论气氛热烈,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通过将数字技术赋能与学院中心工作相结合的专题研讨,为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指明方向。学院“碳”路者组织员工作室将继续秉持探路者精神,深入学习体验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不断探索强化支部书记数字技术赋能思维能力、提升支部书记数字技术赋能本领、加强数字技术赋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不断为沿革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推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事业发展贡献“环建力量”。
沙龙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