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贯彻落实“五育并举”育人理念,加强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劳动教育,环建与建筑学院组织学院研究生和长江大保护协会等10余名学生,在李飞鹏老师带领下在崇明区上海欧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上海理工大学“五育融合”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
在公司技术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首先来到上海崇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现场,对利用种养废弃物进行沼气发电和生产有机肥的核心工艺进行了整体学习,该项目的核心工艺采用了瑞士 “车库式”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可处理猪粪73,000 吨/年,处理秸秆31,000 吨/年,年发电量506.4万kW·h/年,年产有机肥30,000吨,每年减少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30122t(折合CO2)。随后,同学们在厌氧储料仓、秸秆的整理与传送带及中央控制室中,在值班工人的带领下分组进行了劳动实践,通过对室外压力泵系统的读数与操作方法以及超滤膜、反渗透装置的动手操作,在“带味儿”和“带劲儿”的劳动体验中,同学们对厌氧发酵工艺和全自动机械化系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同学们在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和专业实践
该项目还将生态环保产业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形成绿色循环产业的闭环。下午,同学们在利用农业废弃物厌氧沼液开发高品质液态肥技术种植水稻的试验田,由上海农科院的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施用沼液/液态肥对于水稻的生育性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及适宜液态肥施用量和施用规程,并介绍了如何在采样过程中刨挖水稻。随后,同学们在试验田荒地进行了集体除草活动,为今后进一步拓展有机肥的施用提供改良场地。
同学们在试验田开展劳动
劳动教育后,尽管很累,但同学们还是饶有兴致的来到了西沙湿地公园,对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进行了参观学习。行走于栈桥之间,徜徉于芦苇和丛林之中,既观看了长江口泥滩内河芦苇丛沼泽等不同的湿地形态,还发现了潮汐的涨落孕育出湿地里多样性的动物,比如白鹭以及随着潮汐而来的沙蟹等。在风和日丽的长江口岸边,李飞鹏老师讲解了有关长江和湿地的知识,使同学们深入理解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纷纷表示愿为长江大保护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长江口合影
一直以来,环建学院建立劳动教育、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实践育人基地,助力一批又一批师生在乡村田野间结出科研的硕果。上海欧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崇明区绿化镇华西村,是上海电气集团旗下,由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控股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公司。环境与建筑学院已于2023年3月与该公司共同建立“五育融合”教育实践基地,并持续开展了党建联建、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劳动教育实践等多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