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举办“低碳混凝土及绿色建造”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 2024-10-24 文章作者: 发布人: 韩梦莹 访问次数: 153

2024年10月21日,由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主办的“低碳混凝土及绿色建造”学术论坛在一教200报告厅顺利召开。此次论坛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常州工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论坛围绕低碳建材、混凝土固碳技术、绿色建造和循环经济等热点议题,旨在促进土木工程及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并深化对再生资源产业政策、标准、规范的学术研究。

在这场学术盛会中,数位来自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环境与建筑学院的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土木工程领域如何实现碳减排、推动可持续发展。论坛开幕式由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彭斌教授主持。彭斌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此次论坛不仅是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与相关学术界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深化合作与交流的生动体现。

学术论坛上半场由同济大学赵增丰研究员主持。首先作报告的是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Vivian W.Y. Tam,以“再生混凝土碳化再利用”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讨论议题包括二氧化碳的来源、标准C30混凝土的碳足迹以及再生骨料强度等级的区分等。Tam院士还对永久循环混凝土的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享了她对未来研究方向的见解。接下来的议程中,上海交通大学陈兵教授深入阐述了矿物掺合料在磷酸镁水泥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引发了关于结晶现象观察的深入讨论。上海理工大学阚黎黎副教授介绍了她在EGC超短龄期性能及成本优化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上海大学王长青副教授则展示了如何利用原位4D CT扫描和数字体积相关性进行高韧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3D动力学分析。上海理工大学孙畅副教授分享了固废及再生混凝土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

下半场由上海交通大学陈兵教授主持。首先,同济大学赵增丰研究员就“双碳”背景下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性能研究及未来展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副系主任张菊辉关注于干湿循环下受损结构继续服役的耐久性研究。常州工学院的Amardeep Singh带来了关于3D打印混凝土在生态高效混凝土领域的竞争力主题演讲。上海理工大学的迟琳副教授探讨了LDHs在优化固废基水泥混凝土性能方面的研究,刘琼老师则介绍了再生混凝土多环节协同固碳技术及其应用示范。论坛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并对所有参与者的贡献表示感谢。

此次论坛不仅展示了土木工程领域在低碳发展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还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学术界与工业界在低碳混凝土及绿色建造方面的合作与发展。专题讨论环节中,与会者就如何在教学和科研中融入低碳理念、推动绿色建造实践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这些交流,与会者一致认为,本次论坛不仅有助于推动土木工程领域的低碳发展,也进一步凸显了上海理工大学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论坛不仅推动了该领域创新科研成果的交流展示,而且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彭斌教授致开幕词

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Vivian W.Y. Tam作主旨报告

同济大学赵增丰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陈兵教授作主旨报告

上海大学王长青副教授作主旨报告

常州工学院Amardeep Singh作主旨报告

多位校内教师作会议报告

论坛现场